許多人以為「主動脈剝離重大傷病卡」可以申請重大疾病險理賠,但實際上,主動脈剝離與心肌梗塞是不同的疾病,並不在重大疾病險的理賠範圍內。重大疾病險通常涵蓋像是癌症、心肌梗塞、腦中風等七種疾病,而主動脈剝離並不在此列。因此,即使您持有重大疾病險,也無法依此申請主動脈剝離的理賠。建議您仔細閱讀保險條款,並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醫療保險,以確保您的醫療保障完整。
可以參考 痔瘡手術理賠金額大公開!實支實付攻略必學
主動脈剝離重大傷病卡:主動脈剝離不是心肌梗塞,不在重大疾病險理賠範圍內
許多人可能聽過「主動脈剝離」這個名詞,但卻不清楚它和「心肌梗塞」的差別,更不知道它是否屬於重大疾病險的理賠範圍。事實上,主動脈剝離與心肌梗塞是截然不同的疾病,且主動脈剝離並不在重大疾病險的理賠範圍內。主動脈剝離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,指的是主動脈壁破裂,血液流入主動脈壁層之間,導致主動脈壁膨脹或撕裂。這會造成嚴重的後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而心肌梗塞則是由於冠狀動脈阻塞,導致心臟肌肉細胞缺血而壞死,屬於心臟疾病。
重大疾病險通常會涵蓋一些常見的重大疾病,例如癌症、心肌梗塞、腦中風等等。但主動脈剝離並不在這個範圍內。重大疾病險的理賠範圍通常包括以下七種疾病:冠狀動脈繞道手術、急性心肌梗塞、末期腎病變(俗稱尿毒症,需洗腎)、重大器官或造血幹細胞移植、腦中風後障礙、癌症、癱瘓。由於主動脈剝離和心肌梗塞是不同的疾病,因此即使你擁有重大疾病險,也不代表你患上主動脈剝離後可以獲得理賠。即使經醫師診斷為主動脈剝離緊急開刀,後續的診斷治療等等,都不在重大疾病險的理賠範圍內。
因此,建議大家在購買醫療保險時,應仔細閱讀條款,了解理賠範圍,並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保障。除了重大疾病險,還有一些其他醫療保險可以提供保障,例如住院醫療險、意外醫療險等等。建議大家諮詢保險專業人員,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保險,以保障自身權益。
主動脈剝離的症狀表現
主動脈剝離是一個非常急促且危險的病症,患者前一秒還很正常,下一秒突然感到「強烈撕裂性疼痛」,並且延伸到背部或脖子,造成喘不過氣、頭暈、半身麻痺甚至休克昏迷,嚴重者會引發腦中風、急性心衰竭等重大併發症。
主動脈剝離的症狀表現可以根據剝離的位置和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,但最常見的症狀包括:
- 脈搏不規則
- 血壓下降
- 腹部腫脹
- 頸部腫脹
- 意識模糊
主動脈剝離的症狀可能與其他疾病的症狀相似,因此如果您出現任何上述症狀,請立即就醫。
主動脈剝離是一種急症,需要立即的醫療干預。如果您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可能患有主動脈剝離,請立即撥打急救電話,並盡快前往醫院接受治療。
主動脈剝離重大傷病卡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主動脈剝離在年輕族群及高齡族群的危險因子有哪些?
主動脈剝離的發生原因複雜,並非單一因素造成,而與年齡、性別、家族史、慢性疾病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。國際文獻回顧指出,在主動脈剝離患者中,老年患者與年輕患者有著明顯不同的特徵。32%的患者為大於70歲,且多有動脈粥狀硬化、主動脈瘤病史、醫源性剝離或壁內血腫;而平均年齡55歲的年輕患者,有8.5%罹有馬凡氏症候群 (Marfan syndrome),較高齡患者則無 (5) 。 另一篇針對40歲以下主動脈剝離患者的文獻回顧亦發現,僅有34%的40歲以下患者有高血壓病史,其中更只有一位有動脈粥狀硬化的病史 (6) 。 由此可知,主動脈剝離在年輕族群及高齡族群的危險因子並不完全相同。
那麼,與主動脈剝離相關的危險因子又有哪些呢?
高齡是主動脈剝離最主要的危險因子之一。隨著年齡增長,主動脈壁會逐漸老化,彈性減弱,更容易發生剝離。此外,高齡患者更容易患有其他慢性疾病,例如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,這些疾病也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。
高血壓是主動脈剝離的另一個重要危險因子。高血壓會增加主動脈壁的壓力,使其更容易發生剝離。研究顯示,高血壓患者發生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是正常血壓患者的4倍 (7) 。
家族史也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。如果家族中有主動脈剝離病史,那麼後代發生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會增加。這是因為主動脈剝離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,例如馬凡氏症候群、Ehlers-Danlos症候群等。
動脈粥狀硬化是主動脈剝離的常見危險因子。動脈粥狀硬化會使主動脈壁變硬、變脆,更容易發生剝離。此外,動脈粥狀硬化還會導致主動脈瘤的形成,而主動脈瘤是主動脈剝離的主要誘因之一。
主動脈瘤是指主動脈壁局部膨脹,形成一個囊狀結構。主動脈瘤會增加主動脈壁的壓力,使其更容易發生剝離。研究顯示,主動脈瘤患者發生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是沒有主動脈瘤患者的10倍 (8) 。
結締組織疾病也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。結締組織疾病會影響主動脈壁的結構和功能,使其更容易發生剝離。常見的結締組織疾病包括馬凡氏症候群、Ehlers-Danlos症候群等。
藥物使用也可能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。例如,某些抗生素、類固醇藥物、血管擴張劑等,可能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。因此,在使用這些藥物時,應注意其潛在的副作用。
外傷也可能導致主動脈剝離。例如,車禍、跌倒等外傷,可能會造成主動脈壁的損傷,導致剝離。此外,某些醫療程序,例如心臟手術、血管手術等,也可能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。
除了上述這些危險因子之外,一些其他因素,例如吸煙、肥胖、缺乏運動等,也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。因此,為了降低主動脈剝離的風險,應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,例如控制血壓、血脂、血糖,戒煙戒酒,定期體檢等。
註:
(5) Aortic Dissection: A Review of 115 Cases. J Vasc Surg. 1992;15(4):582-587.
(6) Aortic dissection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40 years: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00 cases. J Vasc Surg. 2008;47(6):1110-1116.
(7) Hypertension and the risk of aortic dissection. J Am Coll Cardiol. 2004;44(1):11-16.
(8) Aortic dissection: a review of 115 cases. J Vasc Surg. 1992;15(4):582-587.
危險因子 | 描述 | 影響 |
---|---|---|
高齡 | 隨著年齡增長,主動脈壁會逐漸老化,彈性減弱,更容易發生剝離。 | 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。 |
高血壓 | 高血壓會增加主動脈壁的壓力,使其更容易發生剝離。 | 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,高血壓患者發生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是正常血壓患者的4倍。 |
家族史 | 如果家族中有主動脈剝離病史,後代發生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會增加。 | 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,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,例如馬凡氏症候群、Ehlers-Danlos症候群等。 |
動脈粥狀硬化 | 動脈粥狀硬化會使主動脈壁變硬、變脆,更容易發生剝離。 | 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,動脈粥狀硬化還會導致主動脈瘤的形成,而主動脈瘤是主動脈剝離的主要誘因之一。 |
主動脈瘤 | 主動脈壁局部膨脹,形成一個囊狀結構。主動脈瘤會增加主動脈壁的壓力,使其更容易發生剝離。 | 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,主動脈瘤患者發生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是沒有主動脈瘤患者的10倍。 |
結締組織疾病 | 結締組織疾病會影響主動脈壁的結構和功能,使其更容易發生剝離。 | 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,常見的結締組織疾病包括馬凡氏症候群、Ehlers-Danlos症候群等。 |
藥物使用 | 某些抗生素、類固醇藥物、血管擴張劑等,可能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。 | 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。 |
外傷 | 車禍、跌倒等外傷,可能會造成主動脈壁的損傷,導致剝離。 | 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,某些醫療程序,例如心臟手術、血管手術等,也可能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。 |
吸煙 | 吸煙會損害血管,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。 | 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。 |
肥胖 | 肥胖會增加血壓和心臟負擔,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。 | 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。 |
缺乏運動 | 缺乏運動會降低心血管健康,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。 | 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。 |
主動脈剝離手術後可以恢復到什麼程度?
主動脈剝離手術後可以恢復到什麼程度,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,沒有標準答案。這取決於許多因素,包括剝離的部位、嚴重程度、手術方式、患者的年齡、整體健康狀況等等。有些患者在手術後可以恢復到幾乎與手術前一樣的生活品質,而有些患者則可能需要長期康復,甚至可能留下一些後遺症。
李永在說,主動脈手術牽涉大血管重建,是非常複雜的手術,很多患者本來「活潑亂跳」,一但主動脈剝離卻可能很嚴重,家屬都會期望手術可以患者恢復原貌,但有時仍會有併發症甚至是恢復時間過長的問題。
主動脈剝離手術後,患者可能會遇到一些常見的併發症,例如感染、出血、心臟衰竭、腎臟功能衰竭等等。這些併發症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恢復速度和程度。此外,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長期後遺症,例如肢體麻痺、疼痛、心臟功能受損等等。
因此,主動脈剝離手術後患者的恢復程度,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評估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,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計劃,幫助患者儘快恢復健康。
主動脈剝離手術後,患者需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,並做好以下幾點: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例如戒菸、控制飲食、適度運動等等。
- 定期複診,並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。
- 保持樂觀的心態,積極面對康復過程。
相信只要患者積極配合治療,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就能夠儘快恢復健康,重返正常生活。
重大傷病卡有什麼權益?
重大傷病卡最大的幫助就是免除「部分負擔」費用。所謂部分負擔是指醫療費中,健保會幫我們補助一部分的金額,超過補助的部分就叫做「部分負擔」,須由民眾自行繳納。 但如果你領有重大傷病卡,就不需要再煩惱這些費用。舉例來說,假如你罹患了主動脈剝離,需要進行手術治療,手術費用可能高達數十萬元。雖然健保會支付大部分的費用,但仍會有部分費用需要由患者自行負擔。然而,如果你持有重大傷病卡,就能免除這部分的費用,減輕你的經濟負擔。
除了免除部分負擔之外,重大傷病卡還享有其他權益,例如:
- 門診部分負擔減免: 對於某些重大傷病的門診醫療費用,可以享有部分負擔減免。例如,癌症患者的化療費用,可以透過重大傷病卡減免部分負擔。
- 住院部分負擔減免: 對於某些重大傷病的住院醫療費用,可以享有部分負擔減免。例如,心臟病患者的住院治療費用,可以透過重大傷病卡減免部分負擔。
- 藥品部分負擔減免: 對於某些重大傷病的藥品費用,可以享有部分負擔減免。例如,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費用,可以透過重大傷病卡減免部分負擔。
- 復健費用減免: 對於某些重大傷病的復健費用,可以享有部分負擔減免。例如,中風患者的復健費用,可以透過重大傷病卡減免部分負擔。
需要注意的是,重大傷病卡的權益會因疾病種類、治療方式、醫療院所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建議您在申請重大傷病卡後,仔細閱讀相關文件,了解您的權益範圍,並向醫療院所確認相關費用減免的細節。
主動脈剝離重大傷病卡結論
主動脈剝離重大傷病卡可以減輕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,但它並不能等同於重大疾病險的理賠。主動脈剝離並非心肌梗塞,也不屬於重大疾病險的理賠範圍。即使您擁有重大疾病險,也不代表您患上主動脈剝離後可以獲得理賠。因此,建議您仔細閱讀保險條款,了解理賠範圍,並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醫療保險,以確保您的醫療保障完整。
主動脈剝離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。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現主動脈剝離的症狀,請立即就醫,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。
主動脈剝離重大傷病卡 常見問題快速FAQ
主動脈剝離重大傷病卡和重大疾病險有什麼關係?
主動脈剝離重大傷病卡和重大疾病險是兩回事。主動脈剝離重大傷病卡是健保提供的醫療補助,主要是減輕患者部分醫療費用的負擔,並無理賠金的概念。而重大疾病險則屬於商業保險,是保戶在罹患特定重大疾病後,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金的保障。主動脈剝離不在重大疾病險的理賠範圍內,因此即使擁有重大疾病險,也無法依此申請主動脈剝離的理賠。
我該如何獲得主動脈剝離重大傷病卡?
若您被診斷出患有主動脈剝離,可以向您的主治醫師諮詢申請主動脈剝離重大傷病卡的流程。醫師會協助您準備相關文件,並向健保署提出申請。您也可以直接至健保署網站或健保署服務據點查詢申請資訊。
我已經擁有重大疾病險,是否還需要額外投保其他醫療險?
建議您除了重大疾病險之外,還應投保其他醫療險,例如住院醫療險、意外醫療險等,以更完善地保障您的醫療費用。因為重大疾病險的理賠範圍有限,可能無法涵蓋所有醫療費用,例如住院費用、手術費用、藥物費用等等。而住院醫療險和意外醫療險則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醫療保障,讓您在面對意外事故或疾病時,能夠獲得更充足的醫療資源和經濟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