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能險在2020年經歷停售潮後,市場上僅剩安聯與安達人壽仍在銷售。然而,因應金管會新規範,這兩家公司將在6月底停止銷售失能險保單。這意味著,想要投保失能險的消費者需要把握最後機會,在6月底前完成投保。
失能險停售倒數,把握最後機會!
失能險在2020年掀起一波停售潮後,目前市場上僅剩安聯與安達人壽仍在銷售失能險。然而,隨著金管會新規範的實施,這兩家壽險公司也將在6月底停售失能險保單。這意味著,想要投保失能險的消費者,只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可以把握機會。
失能險停售的原因,主要是金管會為了加強失能險的保障內容與核保嚴謹度,並要求保險公司提高資本適足率。新規範的實施,雖然能提升失能險的保障水準,但也導致部分保險公司無法承受更高的資本要求,而選擇停售失能險。
對於想要投保失能險的消費者來說,這是一個需要仔細評估的議題。失能險的保障範圍涵蓋因意外或疾病導致的失能,能提供經濟上的補償,幫助被保險人度過失能期間的經濟困境。然而,失能險的保費通常較高,且核保條件嚴格,需要仔細評估自身需求與預算,選擇適合的失能險方案。
在失能險停售倒數的時刻,消費者更需要積極了解市場動態,並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。財務規劃師或保險規劃師能提供客觀、專業的建議,幫助您評估自身保障需求,並制定個人化的保障規劃。
失能險怎麼調整?
其實失能險的調整不難預估,而已經投保的民眾也無需過度驚慌, 保險是白紙黑字的契約,並非一有什麼調整,那紙契約就完全失去保障,已買到的舊保單自然也不會是地雷或帶有什麼問題,反而應該好好保存別輕易解約。 如市場真有變動,或是逐漸減少這類商品,應是 「還沒買的人」 最該思考或煩惱的。 本來就已規劃好妥善失能保障的人,只要定期做好 【保單健診】 ,倒是不用太擔心,但也有些事一定要注意。 未來失能險這4大趨勢須了解:變貴、稀少、核保嚴格、保障調整!
保險是集合多數人力量幫助不幸的少數人, 保險公司有義務控管好「收進來的保費」與「賠出去的保險金」,務必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才能永續運作。 因此,當失能險理賠成本上升,保險公司為了維持運作,可能會採取以下措施:
- 變貴: 保費可能會逐漸提高,以反映更高的理賠成本。
- 稀少: 部分保險公司可能減少或停止販售失能險商品,以降低理賠風險。
- 核保嚴格: 保險公司會更嚴格審核投保資格,例如要求更詳細的健康檢查報告,或提高體況要求,以降低理賠風險。
- 保障調整: 部分失能險商品的保障內容可能會調整,例如縮減理賠範圍或提高理賠門檻,以降低理賠成本。
面對這些調整,已投保的民眾不必過於擔心,但也不要掉以輕心。 定期檢視保單內容,確認保障是否符合自身需求,並諮詢專業理財規劃師進行保單健診,才能確保您的保障完整無缺。
失能險 停售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失能險是什麼? 失能險是什麼? 和殘扶險一樣嗎?
許多人對於「失能險」和「殘扶險」的關係感到困惑,認為它們是不同的保險商品。事實上,兩者指的是同一種保險,只是名稱有所改變。過去,我們常聽到「殘廢險」或「身心障礙險」,但這些用語帶有負面意味,容易造成被保險人心理上的負擔。因此,民國107年修正了「保險法」,將這些用語統一稱為「失能」,意指因疾病或意外導致身體機能喪失,無法正常生活或工作,較無貶損之意。因此,過去的「殘扶險」也跟著改名為「失能險」或「失能扶助險」,其保障內容並無改變。
簡單來說,失能險就是保障因疾病或意外導致失能狀態,提供經濟上的補償,幫助被保險人維持生活品質。失能險的保障範圍包含:
- 失能給付:當被保險人因疾病或意外導致失能,符合保單條款中定義的失能等級,保險公司會依據失能等級給付一筆失能保險金,協助被保險人支付醫療費用、生活開銷、照護費用等。
- 失能生活扶助金:有些失能險會提供失能生活扶助金,用以補償被保險人因失能導致的收入損失,例如:無法工作而無法獲得薪資收入。失能生活扶助金的給付方式通常是每月給付,直到被保險人恢復工作能力或達到最高給付年限為止。
- 其他保障:有些失能險還會提供其他保障,例如:意外死亡保險金、意外醫療保險金、住院日額保險金等,提供更全面的保障。
總之,失能險和過去的殘扶險是同一種保險,只是名稱有所改變。現在,失能險已經成為更貼切的稱呼,也更能反映保險的保障內容。如果您正在規劃保險方案,建議您仔細了解失能險的保障內容,並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商品,為自己和家人建立完善的保障網。
項目 | 說明 |
---|---|
名稱變更 | 過去的「殘廢險」或「身心障礙險」因用語負面,現改稱為「失能險」或「失能扶助險」,保障內容未變。 |
保障範圍 | 因疾病或意外導致失能狀態,提供經濟上的補償,幫助被保險人維持生活品質。 |
主要保障 |
|
其他保障 | 部分失能險提供意外死亡保險金、意外醫療保險金、住院日額保險金等,提供更全面的保障。 |
失能險停售風波,您該如何應對?
失能險停售風波對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- 投保難度增加:由於保險公司嚴控核保,非完全健康的保戶可能難以投保失能險,甚至可能面臨更高的保費。
- 商品選擇減少:市面上可供選擇的失能險商品減少,可能會影響您找到符合需求的保障方案。
- 未來保障缺口:若您沒有及時投保失能險,未來發生失能狀況時,將缺乏經濟保障,面臨生活困境。
面對失能險停售風波,您可以採取以下措施:
- 立即評估需求:評估自身風險,確認是否需要失能險保障。若您有投保需求,應儘快行動。
- 諮詢專業人士:諮詢專業保險理財顧問,了解目前市場上的失能險商品,以及適合您的投保方案。
- 積極準備資料:若您有意投保失能險,應積極準備相關資料,例如體檢報告、醫療紀錄等,以提高核保通過率。
失能險停售風波提醒我們,保險保障不可輕忽。面對市場變化,我們應積極了解自身需求,並尋求專業建議,做好風險規劃,才能在人生旅途上安心前行。
失能險要定期嗎? 失能險推薦終身還是定期?
失能險的定期與終身,就像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,各自擁有不同的優勢與劣勢。選擇定期失能險,就像租房子,在一段時間內享有保障,但到期後就必須重新評估,保費也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攀升。而選擇終身失能險,就像買房子,擁有永久的保障,但初始的購置成本較高。到底哪種選擇更適合您呢?
如果要低保費高保障,通常定期會比較符合需求。尤其在年輕時,經濟能力有限,定期失能險的低保費相對容易負擔,能提供較高的保障額度,讓您在年輕時就能擁有充足的保障。但失能的情況更多發生在中年和老年,這時要買定期險不僅變貴也有諸多限制,例如年齡限制、健康狀況等,可能無法順利投保,甚至面臨高保費或拒保的風險。因此,年輕時選擇定期失能險,在經濟能力提升後,轉往購買終身失能險,可以說是兼顧低保費與長期保障的最佳策略。
當然,選擇定期或終身失能險,也要考量個人需求與財務狀況。如果您預算有限,且希望在年輕時獲得高保障,定期失能險可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但如果您希望擁有終身保障,且經濟能力允許,終身失能險則能提供更穩定的保障,讓您無後顧之憂。最重要的是,要根據自身情況,選擇最適合的保障方案,才能真正為自己和家人築起堅實的保障網。
失能險 停售結論
失能險停售的議題,提醒我們保險保障的重要性,以及市場變化的不可預測性。雖然失能險停售,但並非意味著保障缺口無法填補。積極評估自身需求,尋求專業建議,選擇合適的保障方案,才是面對失能險停售的最佳應對策略。
無論您是否已投保失能險,都應定期檢視保單內容,確認保障是否符合自身需求。對於尚未投保失能險的消費者,更需要把握最後機會,在6月底前完成投保,為自己和家人築起堅實的保障網。
失能險停售風波,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到,保險保障是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環。積極規劃,做好風險準備,才能在人生路上安心前行,無後顧之憂。
失能險 停售 常見問題快速FAQ
失能險停售了,我之前買的舊保單怎麼辦?
不用擔心,您之前已買的失能險舊保單仍然有效,保障內容也依然適用!保險是白紙黑字的契約,不會因為市場上的變動而失效。您只需要好好保存保單,並定期進行保單健診,確認保障內容是否符合您的需求。
失能險停售,我該怎麼辦?
如果您之前沒有投保失能險,建議您把握最後機會,在6月底前完成投保。您可以諮詢專業的理財規劃師或保險規劃師,了解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失能險商品,並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商品。此外,也可以諮詢專業人士,了解未來失能險的發展趨勢,以及如何制定長期的保障規劃。
失能險停售之後,還會有新的失能險商品推出嗎?
目前還無法確定未來是否會有新的失能險商品推出。金管會的新規範旨在提高失能險的保障水準,但也可能導致部分保險公司無法承受更高的資本要求,而選擇暫停或停止販售失能險商品。建議您持續關注市場動態,並諮詢專業人士,了解最新資訊。